人民網“黨建調研行”新疆調研採訪團
2025年10月18日11: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期,人民網“黨建調研行”走進新疆阿勒泰、伊犁、昌吉、哈密、烏魯木齊等地(州、市)的社區、企業、農牧區等,了解黨建情況。
調研后,以“黨建引領聚合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黨建圓桌會在烏魯木齊舉行。自治區部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代表、黨建專家與人民網調研團匯聚一堂,探討相關議題。
黨建圓桌會現場。人民網 李欣洋攝
“新疆地域遼闊、民族眾多。近期走訪的多個地方,都讓我們對新疆黨建工作的深入與鮮活有了更清晰的感受與了解。”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張峰談到,作為記錄者、傳播者,我們也將聚焦呈現新疆黨建工作的實踐成果與經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凝心聚力共促民族團結進步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各類黨組織立足機關、學校、社會組織等領域實際,以多樣的形式、系統精准的舉措,將其融入日常、嵌入發展各環節。
“黨員干部要帶頭回顧歷史、感悟成就、凝聚共識。”自治區黨委直屬機關工委基層建設指導部部長魏宏韜介紹,工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連續五年開展“學習達人”網絡答題活動,覆蓋100余個區直屬機關和14個地(州、市)直屬機關黨員干部職工。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向各領域、各行業延伸?
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三處副處長滿百群介紹,新疆社會組織在登記成立、章程核准、業績評估等環節,同步採集黨員信息、明確黨建內容、考察黨建成效等,推進業務與黨建工作融合。
自治區教育廳黨建工作處副處長田永虎稱,要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推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持續增強“五個認同”。烏魯木齊市第八十二小學校長李瑞稱,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課堂、體育、藝術、勞動教育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戴立興談到,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各項事業,凝聚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促進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共同發展。
深度融合業務
“以高促高”為企紓困
強企業之根,固發展之魂。黨建工作與業務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將機關黨建與非公黨建結合起來,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發展。”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非公企業綜合黨委委員張慧以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例闡述工作思路。她表示,機關黨支部書記要與企業黨支部書記真正“握手”,通過“踐行以高促高、握手十大產業”聯動紓解難題。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建工作處副處長儲升剛介紹,全區系統成立“小個專”綜合黨委和網約配送行業黨委80個,全區305個市場監管所建立黨建指導站277個。2024年以來,通過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和“個體工商戶服務月”等活動,精准幫扶助企融資7.6萬筆、205.09億元,指導服務“個轉企”3171戶。
“統戰引領方向,工商聯聚合力量。”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李智介紹,區工商聯以“理論聯學、陣地聯建、活動聯辦、事務聯商、問題聯解、人才聯育、發展聯動”的“七聯”體系服務民營經濟。
“開展‘黨建聯盟聚合力’專項行動,建立政企黨組織聯建共建機制。”大唐新疆發電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黨建工作部主任孔令宏稱,從2024年黨建創新路徑至今,公司核准備案項目595萬千瓦。在役裝機容量較煤電資產劃轉后增長2.9倍。
自治區黨委黨校副教授毛志強建議,黨建工作要通過解決企業實際需求、彰顯黨員價值、創新融合模式等方式,推動企業態度從“要我建”轉向“我要建”。
織密基層黨組織網絡
延伸服務至社會末梢
有黨員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和工作。
為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自治區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董虎山介紹,社會組織辦理登記並提交員工黨員信息情況時,對符合條件的,推動其成立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自治區黨委關於落實“小個專”黨建工作部署要求,確定7個地(州、市)的14個“小個專”及網約配送員群體黨組織為基層聯系點,建立常態聯系幫扶機制。
為落實“法治進社區、進學校”要求,新疆恆正司法鑒定中心黨支部書記曹雯軒介紹,中心黨員鑒定人、業務骨干累計在社區、學校等宣傳普法近百場。同時,開展服務貧困群眾、減免鑒定費用、資助大學生等活動,著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戴立興稱,織密基層黨組織網絡,有利於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及時排查矛盾糾紛,強化民生服務保障,推動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等。
“我們樹牢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堅持系統施策、分類施策、精准施策,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功能。”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唐紹清稱,將持續激勵廣大黨員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疆實踐中打頭陣、當先鋒。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通過基層黨組織建設團結服務各族群眾。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新疆黨建工作緊扣主線,凝心聚力,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見行見效。(唐曉勇、黃玉琦、王欲然、劉文邦、楊睿、陳新輝、李欣洋,實習生趙瑩)
相關專題 |
· 黨建要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