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舉行

在創新中成長 在奮斗中出彩

本報記者 吳 月

2025年10月17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10月15日,河南鄭州,鄭州大學中心體育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冠軍爭奪賽現場,清華大學的創新項目奪冠。該團隊自主研發了參照大腦“分層—循環”機制的人工智能架構,在推理深度、數據規律捕捉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

  “每一輪比賽對團隊來說都是提升、進步的機會。大賽還幫我們對接了投資人、創業機構等。”項目成員陳威廉說。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自今年4月啟動,由教育部等11個部門會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共有來自161個國家和地區5673所學校的619萬個項目、2443萬人次參賽。大賽總決賽於10月13日至15日在鄭州大學舉辦。

  “我敢闖,我會創!”冠軍爭奪賽現場,同學們喊出的口號,正是本屆大賽的主題。

  “我們想研發一種細胞式的組合體衛星,由多個模塊組成……”介紹起團隊的“磁合星樞”項目,哈爾濱工業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小衛星班”大四學生姚尊皓自信且從容。這支平均年齡21歲的創新團隊,希望破解低軌巨型星座運維成本高等問題。如今,部分技術已在衛星上進行驗証,項目進入哈工大科技園孵化。

  探尋土遺址百余處、開展現場試驗上千次,蘭州理工大學“遺拓華夏”項目投身文化遺產保護,潛心用專業知識解決土遺址的失穩等問題﹔面向視障者研制無障礙智能輔具、運用“端雲融合”技術實現性能與續航平衡,浙江大學本科生陳奕好與同伴將靈光一閃的點子,轉化為具有社會價值的科技產品……以大賽為平台,在創新實踐中增本領、長才干,是同學們的共同收獲。

  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實踐中,許多創新項目助力破解產業難題,實現落地轉化。福州大學博士研究生徐浚與同學們參加了產業賽道的比賽,解答的是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題目:超重載可拓展智能軸模塊協同行駛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團隊研制的6軸試驗樣車已順利交付,整車轉場效率提升66.7%,受到企業好評。

  大賽注重“產業出題、高校揭榜、學生答題”,在教育端與產業端之間架起溝通與轉化的橋梁。今年,3104家企業申報了6976個命題,產業賽道吸引了2355所高校、24.8萬個項目、96.3萬人次參加。大賽期間還開展了17場線上全國性資源對接活動和3場線下對接活動,累計達成投資意向約90億元。

  與此同時,大賽也成為青年創新交流的平台,中外青年在互學互鑒中增進了友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導師團隊研制的糞肥還田機等新設備,還田便捷、肥效好,幫助我們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塔吉克斯坦國立商業大學學生法赫瑞丁帶領團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生深入交流,開展的中塔數字農業科技示范新生態項目獲得了大賽中亞區域賽金獎。

  今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在歐洲、非洲等地舉辦七大區域賽,進一步擴大了國際影響力。總決賽期間還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創新大會,發布了《世界大學生創新指數報告(2025)》及《智慧教育時代的創新密碼:世界大學生創新發展報告(2025)》。

  走出賽場,又是新起點。“接下來,我們還要不斷推進更多項目,努力取得更多成果。”陳威廉一句話,道出了參賽選手的共同心聲:在創新中成長、在奮斗中出彩,繼續為推動科技進步、促進中外科技交流貢獻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張文豪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7日 06 版)

(責編:朱一丹、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