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妍
2025年10月17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把發展特色優勢作為主攻方向——基於這樣的方法論,鍛造長板、做強優勢,發展前路將更加明朗
挖掘新動能,不能坐等,而要主動作為。創新思路,破除障礙,干字當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發展勢頭便會更加強勁
雲南,地處高原、風力充沛。黃昏,獨步滇池邊,和風輕撫湖面,撥起層層漣漪。斜陽映照其上,隨水紋呈現萬千變化,正如風吹拂這片高原,成就了萬千氣象。
“風”是自然之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平均海拔2210米,借山地勁吹之風,310台風機佇立,可為108萬戶家庭提供一年綠電。
“風”也是機遇之風。昆明晉寧區,借聯農帶農之風,村集體成立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400畝花卉示范園區每年可提供135個就業崗位、帶動增收540萬元﹔丘北縣普者黑景區,借文旅融合之風,“望山見水”的世外桃源成為取景地,催熱旅游市場……雲南善於把握機遇、乘“風”借力,把自然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
把發展特色優勢作為主攻方向——基於這樣的方法論,鍛造長板、做強優勢,發展前路將更加明朗。
發展風電、修路先行,丘北規劃風電基地時,充分考慮村民所需,新建產業道路320公裡、鄉間道路17公裡,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毛細血管”﹔發展文旅、完善設施,普者黑景區不少老屋難以容納客流,景區內仙人洞村帶頭人毅然將自己家房屋推倒重建、帶動全村整體修繕,有農戶靠新建民宿年收入超200萬元﹔種植咖啡、創新產品,普洱等地打造“茶咖尋蹤”旅游目的地,本土茶和西洋豆協同發展,雲南味道“足以慰風塵”……挖掘新動能,不能坐等,而要主動作為。創新思路,破除障礙,干字當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發展勢頭便會更加強勁。
高原之上,高質量發展蔚然成風。
風機豎起后,快速恢復生態,沃土歸位、原野依舊,萬壽菊與風筒並立、橙黃與皓白交融,“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游船穿湖過,不擾萬荷蔥蘢,保護好野生荷花納入村規民約,珍稀品種“大洒錦”年年現身,讓人感嘆“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高精度數智化二氧化碳在線監測系統為碳交易提供精准數據,彰顯“全國一盤棋”……以綠色發展為引領,雲南高質量發展步伐鏗鏘,體現著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發展觀。
高質量發展,“風”起何處?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關停周邊礦山、恢復環湖生態、實施雨污分流,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五百裡滇池在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中重煥光彩,水淨、鳥多、空氣清新化作生活的幸福感。
“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苗族群眾到彝族村“踩花山”,多民族共度潑水節,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各族群眾聯合創業、跨區流動,各族群眾就有了共同奮斗的歸屬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中老鐵路開通4年來,貨運已覆蓋19個國家,運輸商品超3300種﹔“雲南稻”種到印度尼西亞,增產增收增友情。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開放故事,道出了民眾的獲得感。
“風”,起於思想的引領、戰略的擘畫。
高質量發展,“風”歸何處?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凝聚、發展、繁榮各民族,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落實四大全球倡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增進各國人民共同利益”……
“風”,歸於“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
“風”起處,勝勢積。黃河畔奏響“生態大保護大協同”的交響,長三角激起“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的潮頭……高質量發展之“風”積厚成勢,中華大地活力奔涌、生機無限。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7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